靈感總愛捉迷藏?

文/雲門教室 執行長 温慧玟

沒有年齡之差,職業之別。當思想受到牽絆,無法盡興前行,用盡氣力的呼喚,靈感說不來,就是不來。

喝一杯咖啡,交換5分鐘的沉靜。翻幾張書頁,整理10分鐘的思緒。繞公園散步一圈,踏上超過100次的呼吸之旅……是否感到熟悉也深有同感?或許,這都是我們嘗試尋找靈感的方式。

一顆蘋果從樹上掉下來,被砸到頭的牛頓,乍然發現萬有引力的存在。在一次舒服泡澡的時刻,阿基米德驚覺也想通了密度和浮力的關聯。影響全人類的科學定律,會是突如其來的靈光乍現嗎?

我想不是。所有創意與靈感,全是每日生活的經驗與積累。多看多聽,多聞多嚐,勇敢去感覺,想法會在大腦裡悄悄醞釀,等待某次專注與思考的時機,翩然來訪。

在雲門教室的課堂上,偶而會看到孩子在一旁放空,看似暫時的游離,卻極可能是他選擇專注思考的小祕方。

一堂律動課,有個孩子躺在教室的地板上,老師引導他加入課程,他回:「我是躺在沙灘曬太陽啦!」順勢而為,老師每隔2分鐘提醒孩子要翻身,以免曬傷。課程最後,孩子像是吸收飽滿的太陽能量,起腳揚手,跳起獨特的太陽舞。

日本設計天王水野學,在其《品味,從知識開始》書中提及:「看似出人意表的發想,全是經過務實且一點都不起眼的輸入,在不同階段進行完整思考,才會出現的跳躍性產出。絕不是突如其來跳上雲端,也不是有靈感從天而降。就算能瞬間跳上空中,之前也需要每天的肌肉訓練,和跳躍前的迅速助跑。」

或許,靈感之神,無所不在。近幾年,需要專注的時候,我會去走路。想讓思想清朗,我也會去走走路。在呼吸聲與心跳聲交相起落的某一瞬間,往往纏繞多時的問號,化身驚嘆號浮現。

動身體,果然是創意與靈感的親密伴侶。

春天了,動一動,時機正好!